一个人的智力、天性、命运是恒定的吗?

2023-07-09 17:38:35 来源:个人图书馆-ldwxsze6m5gfyv

一位友人昨天问我,如何看待叔本华认为人的智力、天性和命运都是注定的,以及他认为人生是虚无的,空无意义的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我把这个问题的回答指引到自己1月31号看完《人生的智慧》时发的动态,基本是对这个提问的很好回答。

昨晚临睡前又想这个问题,觉得有些着实是需要补充下。

人的智力恒定没有争议,这个由遗传决定不赘言。也就是说,受教育不会让人更聪明,聪明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。从本质上讲,高等教育是国家这个共同体设计出来分配社会资源的方式,一些岗位任职要求是研究生起步,一些是博士,一些是本科,可中国没有这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前,社会照样是运转的,最重要的一点是,大学学的很多东西,工作中是用不上的,什么思维的训练我觉得都是虚的,就我目力所及到的教育,筛选目的大于育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里我又有一个跟主题无关的想法,前阵子在《反脆弱》这本书里习得一个”医源性损伤”概念,涵义是本来没有病,给治出病来。在这里做个预告,为下面某一篇。我认为,至少我所受到的教育里,存在着大量医源性损伤的例子。最好的获得知识的顺序本来是这样的:有问题需要解决——个人主动性的搜寻资料分析数据——应用与解决问题。对耳机感兴趣了解耳机知识,工作中对心理学感兴趣去学习心理学,看新闻经济类看不懂于是去学经济学。先学后用的模式极容易导致医源性损伤,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。

人的性格也是不会变的,这话有的人可能不同意,我觉得事情是这样的,性格虽然不会改变,但可以伪装。这里的性格不变,举个例子,有的人受伤后倾向于加入人群,通过社交的手段自我疗愈(外向),有的人则倾向于自己待着自我疗愈(内向)。这是固定的了,内向的人也可以表现的很外向,但外向的人表现的很外向是因为能从中获得能量,内向的人这么干则是消耗能量。性格不变是指这里,根据我对自己以及周围人的观察,是这样的。

人的命运是恒定的吗?这点是主要想补充的,我的观点是越来越倾向于是的,我们的人生早已经被设计好了,从前往后看好像前途未定,从后往前看则是命定的路,人死后也非常有可能会有来生,依据是这样的,一些哲学家们认为这个世界是“永恒轮回”的,佛教中也有“轮回”的说法,有今生有来生。人应该不会否认这个世界是依照某种规律运转的,我是这么理解的:白昼与黑夜不停转回,一年四季不停轮回,太阳东升西落不停轮回,由此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推测生与死也是不停轮回的?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。

一个人的命运是恒定的,这很可能是真的(我认为),但对于个人来说,我觉得影响不大,因为这东西可不是由算命先生决定以及知道的。也就是没人知道,我们仍然可以选择,也就是我们选择的路就是我们的命运。由此遭遇厄运的时候,人可以这样安慰自己——这是我命中注定的;遭遇好运的时候也可以这么想。人是比较容易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。

以上也是叔本华的观点,读完他《人生的智慧》,我最接受不了他的观点有两个,一个是怎样疗愈嫉妒,叔本华讲多跟不如自己的人比比;一个就是上一段所说,遭遇厄运,就跟自己说这是自己命中注定的。

想想确实有效,但我实在不喜欢。

尼采哲学的一部分其实就是批评叔本华,他在接受叔本华对世界理解的基础上,提出即使人的命运是既定的,也应该饱含激情的起舞,一种行动的哲学。后来人加缪从尼采那边汲取营养,写作《西西弗斯的神话》,我们的生命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一样,处于一种被设计好的循环中,具体点拿叔本华说的举个例子,人们有欲望而去追求满足,欲望满足了又感觉空虚,空虚了又去追逐下一个欲望,满足后又感觉空虚。说叔本华悲观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反反复复没意思。尼采则反对他这种觉得这样的反反复复没意思,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话形容最精准,尼采推崇的是一种“超越逻辑的爱生活”。

其实你看了尼采后,加缪的形象就没那么高大了,西西弗斯的神话完全是加缪看了尼采后的读后感,使用的整个框架和精神内核都是尼采的。

不论是叔本华,还是尼采,他们写作的书,目标群体都是天才。叔本华还接地气点,会体谅一下平常人情感,尼采直接说普通人就是繁殖材料,不是说一次,是三番九次。叔本华说“要么庸俗,要么孤独”,对于天才,尤其是代表整个人类向前开拓的人,确实如此,跟普通人交往,会耗费他们的精力,但我觉得大多数人,是需要人的,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,也不必把追求真理奉为人生圭臬。

叔本华和尼采都认为人生无意义,此处的无意义,是指国家、民族等所构建的那些意义无意义,人生的意义需要自己去寻找,这也是后来以加缪、萨特等人主张的存在主义的观点。

顺便在这里说下尼采,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也一定会多次反复的提他这句话“一切价值需要重新评估”,这是人类从各种构建出的意义中获得精神自由所需的锋利匕首。

最后把我1月31号发的动态原封不动的放在下面,作为以上内容的补充:

刚看到叔本华讲“一个人的快乐,早就已经被他的个性所限了”,也就是说,一个人的个性和智商一样,从出生开始就是不可更改,通过训练也无法提升的了。

我看所有人类当中最有洞察力的人都是这个论断,一件有点让人感伤的事,就像我永远不可能成为我哥哥的哥哥了。

所谓“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都不足以达到拼天赋的地步”,坦白说如果你当过老师,对不同学生有所观察,会很难认同这句话。

但是真相太残酷了。

即使有点残忍,我还是不能认同努力这件事,因为过于强调努力,一方面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脱离真实的负反馈,另一方面会偏离解决问题的真正答案。

智商恒定,但是人可以通过专门训练或者培养习惯增强专注力;通过运动、饮食、冥想等方式培养充沛的精力;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试错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。

一个人若是脑筋里老想着努力,没有别人的提醒和帮助,很难想到这些角度的。“努力”这个词也太抽象了,一听就感觉对,要让你说说它是什么,又说不出来,所有类似的这些词都应该警惕。

当然,叔本华还好,会告诉人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,在了解自己个性的基础上,做扬长避短的选择。尼采直接说人就是分三六九等的,大多数人是贱民,人类这个物种用来繁衍的生殖材料……

罗翔老师在十三邀里也提到尼采,说他年轻时也读尼采,后来评价了一句,“后来我发现啊,像尼采这样的哲学家,他不过正常人日子啊”。我觉得有点准确啦。

标签:

珠宝展示